來源:創新南山、蛇口消息報、香港中文大學(深圳)官網 發布時間:2023-08-21
8月15日
高等教育評價機構軟科發布
“2023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”
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學、深圳大學
和香港中文大學(深圳)
表現搶眼
其中
南方科技大學
首次進入全球前150名
中國內地上榜高校數位列世界第一
在軟科公布的全球1000強大學榜單中,中國內地共有191所高校上榜,較去年增加28所,上榜數量位列世界第一,其中10所位列世界百強,比去年增加2所。顯示出中國研究型大學群體的學術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在持續攀升。
其中,清華大學排名最高,位列全球第22名;北京大學排名上升5名,位列全球第29名;浙江大學排名上升3名,位列全球第33名;上海交通大學(46名)首次躋身全球50強;復旦大學(54名)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(63名)、中山大學(72名)、華中科技大學(89名)保持在全球百強。中南大學(93名)與南京大學(94名)進步明顯,首次躋身全球百強。
至此,已有10所中國內地大學憑借扎實的學術產出位列世界百強,中國內地百強高校數量也超越英國的8所,位列全球第二。
2023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國內地高校
深圳3所高校表現搶眼
廣東省此次共有16所高校上榜,深圳的3所高校有不俗表現,分別是南方科技大學、深圳大學、香港中文大學(深圳)。
南方科技大學
排名:位居中國內地高校排名11-23名區間,世界排名101-150名,全省排名躋身三甲。
簡介:2012年4月,南科大創建,是一所高起點、高定位的公辦創新型大學,被確定為國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校,并賦予學校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、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大使命。南科大根據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學的學科設置和辦學模式,以理、工、醫為主,兼具商科和特色人文社科,在本科、碩士、博士層次辦學。
辦學特色:在南科大,學生入學時不分專業,一、二年級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,自愿選擇專業。本科生可以進入實驗室跟著老師做課題,還有機會與諾獎得主、中外院士等面對面交流;同時,學校實行書院制,打破傳統的按專業分配宿舍做法,實行跨專業分配,方便學生跨專業交友交流。
該校借鑒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學的學科設置和辦學模式,以理、工、醫為主,兼具商科和特色人文社科的學科體系。學校系科和學科專業設置緊跟學科發展前沿,面向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,重點發展與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新一代信息技術、節能環保、生物技術與生物醫藥等相關的新興學科專業和交叉學科。學校有菲爾茲獎獲得者領銜的杰曼諾夫數學中心、諾貝爾獎獲得者參與創建的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、圖靈獎獲得者冠名的斯發基斯可信自主系統研究院、院士領銜的國家級應用數學中心等。
深圳大學
排名:在中國內地高校排名24-32名區間,世界排名151-200名,全省排名緊隨南科大之后,位居第四。
簡介:1983年,深圳大學成立,占地面積1.44平方公里;2017年,隨著麗湖校區啟用,深圳大學后海、麗湖兩個校區的校園總面積達到了2.82平方公里。校區面積的擴大,是深大飛速發展的縮影,也是深圳高等教育版圖不斷“擴張”的寫照。
辦學特色:深大擁有ESI全球前千分之一的學科3個,ESI全球前百分之一的學科17個。工程學、臨床醫學、材料科學、計算機科學、植物學與動物學等是它的王牌專業。
今年深大卓越班、特色實驗班繼續招生,新增“數學與應用數學”卓越班招生。今年深大還新增2個本科專業招生——“智能建造”和“智慧交通”。智能建造旨在培養能勝任土木工程程序開發、智能設計、智能施工、智能運維、智能管理的高端復合型創新人才。智慧交通依托于交通工程專業“迭代升級”開設,旨在培養交通運輸與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新工科人才。
香港中文大學(深圳)
排名:在中國內地高校排名89-110名區間,世界排名501-600名。
簡介:香港中文大學(深圳)是一所經教育部批準,按中外合作辦學條例設立的大學。大學以創建一所立足中國、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學為己任,致力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、中華傳統和社會擔當的創新型高層次人才。大學的辦學特色是國際化的氛圍、中英并重的教學環境、書院制傳統、通識教育、新型交叉學科設置和以學生為本的育人理念。
辦學特色:自2014年港中大(深圳)成立以來,經過八年的發展,大學學科建設已逐步完善,現有經管學院、理工學院、人文社科學院、數據科學學院、醫學院、音樂學院六個學院以及一個研究生院。大學以創新驅動為指引,以粵港澳大灣區需求為導向,研究領域契合了國家戰略發展需求,涵蓋了地方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方向,包括人工智能與機器人、大數據與數據科學、信號與信息處理、類腦研究、生物醫藥、生物信息、先進材料、新型電子元器件、智能電網、新型網絡、金融物流等。
今年由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(深圳)聯合設立的“雙主修”項目成功啟動招生,該校將在所有新生中擇優選拔約20至25名學生入讀該項目。該項目的學生在本科四年學習期內于港中大及港中大(深圳)修讀兩個主修專業,并于深港兩地輪換上課和實習,各修讀兩年,以進行學習、研究及實地考察。
新聞多一點
2023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方法
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的對象包括:所有曾經有教師或校友獲得過諾貝爾獎或菲爾茲獎的大學;所有有高被引科學家的大學;過去10年中所有在《自然》(Nature)或《科學》(Science)雜志上作為通訊作者單位發表過論文的大學;以及各個國家被科學引文索引(SCIE)和社會科學引文索引(SSCI)收錄論文數較多的大學。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實際排名的大學超過2500所,發布的是處于世界前1000名的大學。
指標體系
世界大學學術排名選擇獲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的校友折合數(簡稱“校友獲獎”)、獲諾貝爾科學獎和菲爾茲獎的教師折合數(簡稱“教師獲獎”)、各學科領域被引用次數最高的學者數(簡稱“高被引科學家”)、在《自然》(Nature)和《科學》(Science)上發表論文的折合數(簡稱“N&S論文”)、被科學引文索引(SCIE)和社會科學引文索引(SSCI)收錄的論文數(簡稱“國際論文”)、上述五項指標得分的師均值(簡稱“師均表現”)等六個指標對世界大學的學術表現進行排名。
在進行排名時,校友獲獎、教師獲獎、高被引科學家、N&S論文、國際論文、師均表現等每項指標得分最高的大學為100分,其它大學按其與最高值的比例得分。如果任何一個指標的數據分布呈現明顯的異常,則采用常規統計方法對數據進行處理。對大學在六項指標上的得分進行加權,令總得分最高的大學為100分,其它大學按其與最高值的比例得分。